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77篇
  免费   446篇
  国内免费   673篇
林业   1148篇
农学   1098篇
基础科学   906篇
  780篇
综合类   6089篇
农作物   880篇
水产渔业   546篇
畜牧兽医   3018篇
园艺   1083篇
植物保护   348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98篇
  2022年   340篇
  2021年   301篇
  2020年   410篇
  2019年   604篇
  2018年   606篇
  2017年   315篇
  2016年   442篇
  2015年   440篇
  2014年   989篇
  2013年   757篇
  2012年   828篇
  2011年   889篇
  2010年   872篇
  2009年   735篇
  2008年   736篇
  2007年   740篇
  2006年   596篇
  2005年   529篇
  2004年   484篇
  2003年   409篇
  2002年   409篇
  2001年   372篇
  2000年   323篇
  1999年   254篇
  1998年   255篇
  1997年   206篇
  1996年   177篇
  1995年   166篇
  1994年   161篇
  1993年   161篇
  1992年   155篇
  1991年   128篇
  1990年   136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84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60篇
  1984年   53篇
  1983年   43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8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10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玉米高产群体构建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米高产群体构建过程中,玉米种质资源更新对产量的贡献率为50%~60%,种植密度调整等栽培措施、氮肥的合理施用等养分供给措施也是提升玉米群体产量的重要途径。我国春玉米产量纪录为22756.65kg/hm2。肥料、种植密度等栽培高产栽培管理措施的对玉米产量提升的贡献率为40%~50%。将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增产途径和栽培调控作为主攻方向,提高玉米群体生产能力,突破群体库容限制,进行群体功能性挖潜,实现玉米群体结构和个体功能协同增益。文章主要分析了国内外高产群体构建技术发展动态和机理,总结玉米高产群体构建技术概念和主要技术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区域生态特性的高产群体构建技术研究方向,旨在经过全方位的研究与普及应用后,达到玉米生产结构性挖潜,从而促进我国区域玉米生产持续增效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沙土灭菌的方式,研究沙土灭菌对盐地碱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沙土中盐地碱蓬种子萌发较快,7 d萌发率达到90.5%,高于灭菌沙土;灭菌处理后,盐地碱蓬幼苗生长受到抑制,株高和叶片数低于自然沙土;种植60 d后,自然沙土中盐地碱蓬的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系平均直径及总根尖数均显著高于灭菌沙土。因此,土壤微生物在盐地碱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根系形态发育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是促进滨海湿地耐盐植物生长的潜在生物菌肥资源。  相似文献   
15.
热碱致魔芋胶与黄原胶共混凝胶的显微结构与流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魔芋胶与黄原胶混合溶胶体系在碱性条件下的凝胶形成机理与凝胶特性,为魔芋胶与黄原胶相关凝胶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总多糖浓度约为2.0%的条件下,配制不同黄原胶与魔芋胶比例的混合溶胶体系,添加2.0%的Na2CO3,并于90℃条件下恒温处理各溶胶体系2 h,冷却至室温后制得不同黄原胶与魔芋胶配比的复合凝胶。通过测定复合凝胶添加碳酸钠前后的凝胶破裂强度,揭示热碱处理对混合凝胶破裂强度的影响。分别测定去离子水浸泡、2.0%柠檬酸溶液浸泡以及冻融处理后凝胶破裂强度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扫描电镜观测凝胶的微观形貌,探究复合凝胶的凝胶特性。此外,通过流变学手段进一步研究黄原胶与魔芋胶复合凝胶网络的形成机制。【结果】在室温(20℃)条件下,非热碱处理的魔芋胶与黄原胶最佳协同比为5﹕5,热碱处理后的魔芋胶与黄原胶最佳协同比增加至7﹕3,原因可能是魔芋胶碱化后分子链上脱去部分乙酰基,形成分子间三维网络结构,但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与黄原胶协同结合位点减少,因此在达到最大协同比时,需要更多数目的魔芋胶分子参与。此外,经去离子水和2.0%柠檬酸溶液浸泡后,所有凝胶体系的破裂强度都有所降低,其中经过2.0%柠檬酸溶液浸泡后的凝胶破裂强度下降更为明显。冻融处理后,复合凝胶均出现明显的析水现象,魔芋胶比例越高,析水现象越明显。进一步探究魔芋胶与黄原胶共混体系在2.0% Na2CO3浓度、90℃条件下的凝胶化过程,发现随黄原胶添加量增加,凝胶化速率呈减小趋势。此外,凝胶弹性模量在90—60℃呈降低趋势,60℃以下逐渐上升。【结论】在90℃条件下碱处理魔芋胶与黄原胶共混体系时,诱导体系形成热不可逆凝胶。当降低该体系的温度时,黄原胶分子在60℃时开始与魔芋胶网络结合,增加了凝胶的弹性模量。当魔芋胶与黄原胶比例为7﹕3时,室温下混合凝胶的破裂强度最大。经去离子水和2.0%柠檬酸溶液浸泡后,凝胶强度均有所降低。魔芋胶与黄原胶形成的复合凝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善单纯碱法诱导的魔芋胶凝胶析水多、强度差等缺点。  相似文献   
16.
生物炭连续施用对农田土壤氮转化微生物及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连续添加生物炭6年后对农田土壤氮转化相关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揭示生物炭影响作物产量和N2O排放的微生物学机制,并为生物炭的推广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在潮土农田设置0(BC0,对照)、2.25(BCL,低量)、6.75(BCM,中量)和11.25 t·hm-2(BCH,高量)4个秸秆生物炭量处理的田间定位试验,采用田间观测、化学分析、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系统研究施用生物炭对氧化亚氮(N2O)排放、氨单加氧酶(amoA)、亚硝酸还原酶(nirK、nirS)、氧化亚氮还原酶(nosZ)基因丰度及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BC0处理相比,施用生物炭可显著提高夏玉米籽粒产量,且BCM处理籽粒产量达到最大值10 811 kg·hm-2,显著降低夏玉米生育期N2O累积排放量,并以BCM处理减少N2O排放效果最优。研究还发现,在夏玉米多个生育时期,与对照比较,生物炭施用可以显著提高耕层土壤无机氮储量和土壤含水量。此外,随着生物炭施用量增加,土壤氨氧化古菌(AOA)基因拷贝数在夏玉米大喇叭口期和成熟期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两个时期均以BCM处理最高,而氨氧化细菌(AOB)基因拷贝数在夏玉米大喇叭口期和成熟期分别为BCH处理和BCM处理最高。与对照相比,中、高量生物炭施用(BCM、BCH处理)可显著提高夏玉米大喇叭口期和成熟期土壤反硝化作用功能相关基因(nirK、nirS、nosZ)拷贝数。相关性分析表明,夏玉米成熟期土壤N2O排放通量与土壤硝态氮、土壤含水量、AOA、AOB、nirK、nirS、nosZ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施用生物炭通过增加土壤微生物氮转化功能基因丰度进而降低土壤N2O排放,通过增加土壤耕层无机氮储量和土壤水分含量进而提高作物产量,并以中等用量(6.75 t·hm-2)施用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奶牛乳房炎的流行情况,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变化及其规律,进一步阐明其引发病因,为本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临床诊断、加州乳房炎测试法(CMT)、革兰氏染色、菌液PCR、基因测序等方法,对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及病原菌种类况以药物治疗情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年平均发病率为8.3%,其隐性乳房炎乳占总乳区的40%。奶牛场长期使用头孢噻呋钠,林可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不明显。乳房炎中分离得到的假丝酵母菌和毕赤酵母菌分别占真菌中的73.1%和25%,其中热带念珠菌占38.5%;大肠杆菌和链球菌分别占细菌中的22.7%和9.1%。【结论】该奶牛场的奶牛乳房炎的年发病率及隐性乳房炎乳较高,真菌比细菌感染率要显著,这可能与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气候和牛场环境等因素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一株多果技术是一种嫁接技术的新应用,通过嫁接手段把颜色或者形状等外形差别较大的同科属植物嫁接到同一植株上,以达到更好的观赏效果。对不同品种茄子嫁接的操作规程做简要概述,通过该技术在茄子嫁接上的演示,拓展人们思路,以便于今后更多种嫁接技术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以茄子作为砧木,番茄为接穗进行嫁接,并以番茄自根植株和茄子自根植株作为对照,基于传统及现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根际土壤的生物学性状及细菌群落结构特征,旨在揭示嫁接植株抗性增强的机制。结果表明:番茄/茄子嫁接植株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放线菌数量,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和细菌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茄子和番茄自根植株;另一方面,norank_c_Acidobacteria、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芽孢杆菌属(Bacillus)、norank_f_Gemmatimonadaceae、norank_o_Gaiellales、norank_f_Xanthobacteraceae、norank_o_SC-I-84、norank_f_Anaerolineaceae、norank_f_Nitrosomonadaceae、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细菌是嫁接植株与茄子、番茄自根植株根际土壤中的共有优势细菌属;g_unclassified_o_Ignavibacteriales 、 醋酸杆菌属( g_Acetobacter )、g_norank_f_Longimicrobiaceae 、g_unclassified_f_Verrucomicrobiaceae、g_norank_p_FBP、g_norank_p_Aminicenantes 属细菌是嫁接植株根际土壤的特有优势细菌属。与自根植株相比,番茄/茄子嫁接植株根际土壤存在更高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和相关酶活性,具有更高的土壤养分有效性,同时拥有不同占比的共有优势细菌门属,尤其拥有更为丰富的微生物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和特有 OTU 数量,这是嫁接植株抗性增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新型缓控释增效肥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肥料面临着利用率低、产能过剩等问题,新型缓控释肥通过新型包膜材料或者纳米技术,实现养分释放速度的可控性;通过添加信号物质,实现植物和化肥的互动,将植物养分需求规律作为主导因素,实现肥料的按需供给,达到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目的。从定义、研发背景、分类及发展趋势等方面介绍了新型缓控释肥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